山东讯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——临淄163信息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快捷通道
信息发布请点击这里→ 〓免费发布信息〓
  • 本站公告:
    临淄163信息港致力于打造临淄区最大最好的免费供求信息网站,免费提供临淄招聘求职信息,临淄房产信息,以及征婚交友、电脑数码、商机快讯、生活服务、通讯器材、家用电器、交通运输、商务服务等海量信息及网站建设服务,是临淄的生活、商贸综合服务平台。
    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 > 教育培训
    博士为办乡村图书馆肄业 不被理解出走六年(图)
    打印本页    发布时间:2011-3-14 21:19:04     浏览:    

    76岁的曹淑令拿着儿子的照片,他不知道,自己有生之年,还能再见到儿子一面吗?

    知识能改变命运吗?

      离开沂南湖头镇曹家小河村的那天,没人知道35岁的曹继华在浮来山下的那棵银杏树下坐了多久。

      那是他辞职回家后常去的地方,村里人不大去那儿,他一个人,可以不受打扰地在那里静坐、发呆。

      他把小河图书馆的借书记录、押金条用塑料袋包得好好的,埋在银杏树下,走了。

      从临沂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出来,到北京上了12年学,从本科、读到硕士、博士;30岁了,还没有一次完整的恋爱;毕业两年后,连工作也辞了;回到老家,想办一个他理想中的乡村图书馆;最后,却无法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找到一个容身之处,于是离家出走,六年不知所踪。

      “他走到这个地步,活该。”在村里人眼里,甚至在父亲眼里,他是一个标准的失败者。

      但这样一个“失败者”,却把“读书可以改变命运”的信念传递给弟弟———让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农村小伙,通过读书、学习、培训,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兽医。

      弟弟曹向荣在《书改变了我的生活》中这样写道,“在我身上,我想我三哥看到了中国农民的缩影。”

      现在,他接手了哥哥留下的图书馆,并准备扩大规模。

    老三“噩梦”的开始

      2月28日,沂南县湖头镇曹家小河村。

      村头,小河图书馆铁将军把门,几个书架孤零零地伫立着。300多米外,一片整齐的大瓦房中,夹着几间破旧的矮小毛坯房,曹继华70多岁的父母住在这里已经30多年了。

      邻居曹胜勋的桌子上摆着3天才前从图书馆借来的《补天裂》。45岁的曹胜勋以卖太阳能热水器为生,闲下来时,隔三差五便去图书馆里借些小说、杂志,算是图书馆的常客了,“也就消磨时间,咱一个农村人,还能指望学到什么呢?”

      “曹继华办起了图书馆,但这肯定不是他的工作,听说早就出去找工作了呢。”村里的人都这么说。曹继华是这个村里几十年来走出去的唯一一名博士,至今,附近的中学里,还有老师以曹继华为榜样,教育学生们好好学习,走出曹家小河。

      排行老三的曹继华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,内向、不爱说话,但心肠好。

      1990年,他考上中国农业大学,寒假从北京回来,曹继华组织几个高中同学,借用村里的小学教室,给周边村子里的十几个中学生免费指导学习。

      曹继华的父亲曹淑令今年76岁,提起20年前的事,他有些感慨。“天太冷了,孩子们回家不方便,老三就让孩子们到我们家吃饭。”当时,老三还不知道家里供他上大学有多么困难,?他母亲连火柴都不舍得用,每次都用火石生火做饭。

      1994年,曹继华大学毕业,考上了硕士研究生。开学的时候,同学帮曹继华把学费垫上了,曹淑令觉得不是个事儿,卖粮食、卖花生,借钱,把老三欠同学的钱还上。

      “就不该让他上这个学。”曹淑令始终认为,这是老三“噩梦”的开始,“上了研究生就想考博士,上了这么多年的学,就只会学习了,人情世故都不懂。”

      读硕士时,曹继华已经24岁了,去过很多地方,关注的事情也越来越多,环境保护、水土流失、气候异常……

      而在沂南老家,小他2岁的弟弟曹向荣已经准备要结婚了。

      “上了个研究生,又考了博士,把什么事都耽误了。”老四结婚后,曹淑令为了老三的婚事越来越犯愁。

      “你家老三在北京上博士呢,以后不是当大官,就是挣大钱。没出息的才这么早结婚、生孩子……“村里人都这样议论着。听说在城里读书的人都结婚晚,老两口这才不逼着曹继华找对象,他们盼着好日子早点到来。

      后来,老两口再也供不起了。在济南钢铁厂打工的曹家老大,每月工资不足1500元,隔三差五地给三弟寄几百块钱生活费。

      曹继华从没意识到过钱的问题,有一次回家,已经30岁的他突然问了父亲一句,“爸,我上学一共花了多少钱?”

      “你怎么不问问,你结婚还要我花多少钱?”曹淑令闷闷回了一句,曹继华不吭气了。

      2002年,学习土壤学的曹继华该博士毕业了,但他并没有拿到毕业证。曹淑令说,曹继华不肯修改毕业论文,根本没去参加论文答辩,学位也没拿到。

      “他不够圆滑、不灵活,在北京上学这些年,从未带过沂蒙老区的特产送给老师、同学尝尝。”周绪保是曹继华的老乡,也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友,如今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上班,他这样评价师兄。